日日涧边寻茯芩,岩扉常掩凤山青。
归来挂衲高林下,自剪芭蕉写佛经。
戴叔伦(732—789),唐代诗人,字幼公(一作次公),润州金坛(今属江苏)人。年轻时师事萧颖士。曾任新城令、东阳令、抚州刺史、容管经略使。晚年上表自请为道士。其诗多表现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调,但《女耕田行》、《屯田词》等篇也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艰苦。论诗主张“诗家之景,如蓝田日暖,良玉生烟,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”。其诗体裁皆有所涉猎。
巫山峨峨高插天,危峰十二凌紫烟。瞿塘嘈嘈急如弦,
洄流势逆将覆船。云梯岂可进,百丈那能牵?
陆行巉岩水不前。洒泪向流水,泪归东海边。含愁对明月,
明月空自圆。故乡回首思绵绵,侧身天地心茫然。
海上独归惭不及,邑中遗爱定无双。
兰桡起唱逐流去,却恨山溪通外江。
历历愁心乱,迢迢独夜长。春帆江上雨,晓镜鬓边霜。
啼鸟云山静,落花溪水香。家人亦念我,与汝黯相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