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得澄心纸,吾尝再有诗。
粗能条本末,不复语兴衰。
堪入右军迹,惭无幼妇辞。
君家兄弟意,将此比乌丝。
梅尧臣(1002~1060)字圣俞,世称宛陵先生,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。汉族,宣州宣城(今属安徽)人。宣城古称宛陵,世称宛陵先生。初试不第,以荫补河南主簿。50岁后,于皇祐三年(1051)始得宋仁宗召试,赐同进士出身,为太常博士。以欧阳修荐,为国子监直讲,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,故世称“梅直讲”、“梅都官”。曾参与编撰《新唐书》,并为《孙子兵法》作注,所注为孙子十家著(或十一家著)之一。有《宛陵先生集》60卷,有《四部丛刊》影明刊本等。词存二首。
因归话茯苓,久著桐君籍。
成形得人物,具体存标格。
神岳畜粹和,寒松化膏液。
外凝石棱紫,内蕴琼腴白。
千载忽旦暮,一朝成琥珀。
既莹毫芒分,不与蚊蚋隔。
拾芥曾未难,为器期增饰。
至珍行处稀,美价定多益。
一叶与风舞,已知天地情。
将令百果实,竞振群虫声。
陶令欲收秫,豳人思誓觥。
更吟君丽句,谁为写锺评。
淮南木叶惊,淮上使君行。
天外高帆出,沙头侯吏迎。
夜渐通废埭,秋月满孤城。
正迟文翁化,从来楚俗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