西亭晚寂寞,莺散柳阴繁。水户帘不卷,风床席自翻。
忽闻车马客,来访蓬蒿门。况是张常侍,安得不开尊。
白居易(772年-846年),字乐天,号香山居士,又号醉吟先生,祖籍太原,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,生于河南新郑。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,唐代三大诗人之一。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,世称“元白”,与刘禹锡并称“刘白”。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,形式多样,语言平易通俗,有“诗魔”和“诗王”之称。官至翰林学士、左赞善大夫。公元846年,白居易在洛阳逝世,葬于香山。有《白氏长庆集》传世,代表诗作有《长恨歌》、《卖炭翁》、《琵琶行》等。
卧久不记日,南窗昏复昏。萧条草檐下,寒雀朝夕闻。
强扶床前杖,起向庭中行。偶逢故人至,便当一逢迎。
移榻就斜日,披裘倚前楹。闲谈胜服药,稍觉有心情。
霭霭四月初,新树叶成阴。动摇风景丽,盖覆庭院深。
下有无事人,竟日此幽寻。岂惟玩时物,亦可开烦襟。
时与道人语,或听诗客吟。度春足芳色,入夜多鸣禽。
偶得幽闲境,遂忘尘俗心。始知真隐者,不必在山林。
雪发随梳落,霜毛绕鬓垂。加添老气味,改变旧容仪。
不肯长如漆,无过总作丝。最憎明镜里,黑白半头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