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过响山畔,常思路中丞。
开亭宴貔虎,制贼象冰蝇。
旧刻多磨灭,今人少诵称。
茸茸春草长,时有牧牛登。
梅尧臣(1002~1060)字圣俞,世称宛陵先生,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。汉族,宣州宣城(今属安徽)人。宣城古称宛陵,世称宛陵先生。初试不第,以荫补河南主簿。50岁后,于皇祐三年(1051)始得宋仁宗召试,赐同进士出身,为太常博士。以欧阳修荐,为国子监直讲,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,故世称“梅直讲”、“梅都官”。曾参与编撰《新唐书》,并为《孙子兵法》作注,所注为孙子十家著(或十一家著)之一。有《宛陵先生集》60卷,有《四部丛刊》影明刊本等。词存二首。
芳梅何蒨蒨,素叶吐层层。
近腊寒犹劲,先春气已承。
冷香传去远,静静密还增。
有意常欺雪,无功合镂冰。
早烟笼玉暖,冻雨浴脂凝。
汉女新妆薄,燕姬瘦骨棱。
压枝唯恐折,簇萼似难胜。
神物终来护,江乡未解矜。
独奇心岂欲,寄远客何曾。
不见黄鹂度,宁防粉蝶凌。
月光临更好,溪水照偏能。
画轴开云雾,宫刀翦彩缯。
都无笔可衒,莫信巧堪凭。
丹杏尘多杂,夭桃俗所称。
故林尝渴望,大庾更愁登。
重和阳春曲,声辞猥媿仍。
蜀笺珉砚池,为赠知雅故。
惭无右军书,亦乏左思赋。
环水象辟雍,纹花如织素。
愿传君德政,况已闻行路。
上襏与下襫,青蓑苦能织。
晓披春雨来,晚晒阳坡侧。
蔽身常自足,冲湿曾为得。
任从野风吹,已敌寒蓬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