夜半衾裯冷,孤眠懒未能。笼香销尽火,巾泪滴成冰。
为惜影相伴,通宵不灭灯。
白居易(772年-846年),字乐天,号香山居士,又号醉吟先生,祖籍太原,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,生于河南新郑。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,唐代三大诗人之一。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,世称“元白”,与刘禹锡并称“刘白”。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,形式多样,语言平易通俗,有“诗魔”和“诗王”之称。官至翰林学士、左赞善大夫。公元846年,白居易在洛阳逝世,葬于香山。有《白氏长庆集》传世,代表诗作有《长恨歌》、《卖炭翁》、《琵琶行》等。
一树红桃亚拂池,竹遮松荫晚开时。
非因斜日无由见,不是闲人岂得知。
寒地生材遗校易,贫家养女嫁常迟。
春深欲落谁怜惜,白侍郎来折一枝。
洞庭贡橘拣宜精,太守勤王请自行。珠颗形容随日长,
琼浆气味得霜成。登山敢惜驽骀力,望阙难伸蝼蚁情。
疏贱无由亲跪献,愿凭朱实表丹诚。
此州乃竹乡,春笋满山谷。山夫折盈抱,抱来早市鬻。
物以多为贱,双钱易一束。置之炊甑中,与饭同时熟。
紫箨坼故锦,素肌擘新玉。每日遂加餐,经时不思肉。
久为京洛客,此味常不足。且食勿踟蹰,南风吹作竹。